修齐礼仪报道:八大山人与方以智的修身智慧!”9月27日下午,江川路街道主办,修齐礼仪承办的“修齐讲堂”名家专场讲座《萧鸿鸣:八大山人与方以智两位伟人的修身之道》在街道党建服务中心顺利举行。通过对两位名家的生平分析,让现场听众感受到个人修身之美,如何提升自我的修养,从礼仪行为入手,不断加强礼仪培训,提升生活美感和个人文化品位。 虽场地有限,仍吸引了多位领导,老年书画爱好者协会代表,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慕名而来。
萧鸿鸣先生研究八大山人数十年,对八大山人的生平事迹如数家珍。在讲堂上,萧鸿鸣向我们讲述了八大山人与方以智两位伟人的深厚渊源,也为我们揭示了两位伟人生命历程中的一个个重要的节点,解疑了关于八大山人与方以智的种种传说,让在座的每一位重新认识了八大山人。
朱耷的那些事儿
对于八大山人,很多社会上的人,甚至院校的人都以为是八个人。其实,八大山人是一个人,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,本是皇家世孙,本名朱耷。明亡后削发为僧,成了亡命之徒,但不忘书画创作。
八大山人朱耷擅书画,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主,形象夸张奇特,笔墨凝炼沉毅,风格雄奇隽永;其山水画师法于董其昌,有静穆之趣,得疏旷之韵。其也擅书法,能诗文,用墨极少。朱耷一生坎坷,痛定思痛后,他选择背过身去,与世隔绝,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”墨点无多泪点多,山河仍是旧山河。横流乱世杈椰树,留得文林细揣摹。”
方以智的那些事儿
方以智对我们来说,可能比八大山人要陌生一些。但方以智的贡献和伟大的成就一点都不会比八大山人逊色。他是江南省安庆府桐城县人,文人方学渐之曾孙,明末四公子(复社四公子、金陵四公子)之一 。
方以智家学渊源,博采众长,主张中西合璧,儒、释、道三教归一。其一生著述400余万言,多有散佚,存世作品数十种,内容广博,文、史、哲、地、医药、物理,无所不包。他在思想界、哲学界、学术界、科学界,东西文化交流界中都独具影响力。
明王孙与大臣的别样情谊
在清军的强势入侵下,明王朝国破家亡。清廷颁布了留头不留发的律法:要留下脑袋,头发必须剃除,要是不剃头,那就把脑袋给砍下来。在这种情况下,八大山人与方以智只能剃头做和尚。不认清朝,不畏强权,只为静心出家。
方以智作为一个明大臣,八大山人作为一个明中士、明王孙,如若他们身处正常的明代,两个人不一定有交集。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,改朝换代的变动造就了两位的相遇相知,也让这两位志同道合的大艺术家能够成为好朋友、成为书画知己。在方以智投河之后,八大山人一有时间就从南昌赶往安徽,哪怕拖着年近八十的年迈身躯也要去看一眼故去老友的安葬之处。
两位伟人的修身启示
民族危亡之际,两位伟人面对着高官厚禄的诱惑,选择了以智向刀枪,坚守着民族气节更保留着一颗火种。身处天崩地裂的时代里,他们坚持着自己的节气与信仰,痛定思痛、修身养性,在乱世中绽放着自己的智慧与才情的光芒。我们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,在资源充沛的环境中更应谨记先人的精神与教诲。方以智的爱国情怀、八大先人的创作精神都是我们可贵的精神文明财富。
讲堂结束后,现场观众们意犹未尽,纷纷踊跃提问,萧鸿鸣先生也为观众们一一解答,热心观众还获赠了萧老师现场亲笔签名书。